欢迎您访问福建畜牧兽医网

地 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73号国贸广场1408室

电 话:0591-87856764

口蹄疫做几次才好?如何保证防疫效果?

作者:转自:养猪公社   发布时间:2019-06-11 12:53:23

中国口蹄疫疫情流行呈现非季节性,有多个毒株共同流行。但2013年依然以O型为主,A型散发;O型,以缅甸98为主,同时伴有新猪毒变异株。

口蹄疫没有防住,是疫苗毒株问题吗?

不同血清型之间几乎没有交叉免疫力。同一血清型又存在不同亚型,亚型之间的交叉保护差异巨大。毒力和抗原易不断发生“漂移”过程,导致一系列亚型甚至新型的产生O型口蹄疫在中国根深蒂固、由来已久。目前猪口蹄疫主要以O型缅甸98株为主。分离株同源性94.1%,近年优势毒株为Mya98:

2010年:100% Mya98

2011年:82% Mya98

2012年:85% Mya98

2013年:100% Mya98

2014年:94.3% Mya98

2015年1—8月:100% Mya98

所以,猪场免疫口蹄疫疫苗,必须免疫的还是缅甸98型的疫苗,这是最重要的。由于A型口蹄疫为散发,目前农业部还没有批准猪用A型口蹄疫疫苗,商品化的仅仅为牛A型口蹄疫疫苗,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提醒:A型口蹄疫流行还不是很多。除了缅甸98,还可以免疫一些新猪毒的疫苗。

对于A型口蹄疫,如果猪场确实要免疫A型口蹄疫疫苗,那么需要注意:现在A型口蹄疫疫苗是没有单苗的。目前都是“O+A”的疫苗。如果你已经免疫了O型疫苗,一定要注意好免疫程序,调整好,再去免疫“O+A”。不能出现前两天刚免疫了一个O型的口蹄疫疫苗,这两天又再免疫一个“O+A”疫苗,这样不但不会提高原来的抗体水平,反而可能会把原来的O型抗体抵销掉。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建议,如果周边压力大的话,可以紧急免疫O+A,但如果周边压力不是很大的话,还是慎重考虑。

当然,发生口蹄疫时,需用使用与中国流行毒株匹配的病毒型、亚型的灭活苗。使用疫苗的毒株,跟当地流行的越匹配,效果越好。预防口蹄疫,免疫还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口蹄疫疫苗免疫几次才好?

由于口蹄疫是灭活疫苗,灭活苗仅免疫一次,是没有效果的。所以进行首次免疫后,一定要做第二次免疫。

首免的主要目的是识别疫苗抗原,致敏免疫系统,产生记忆淋巴细胞,另外母源抗体会干扰疫苗毒株在体内的复制,影响免疫效果,因此一定要进行第二次免疫。首免后一个月进行再次免疫,首免后免疫系统产生免疫记忆效应,活化的记忆淋巴细胞再次接受同一抗原刺激之后能够产生更快、更强的应答反应,产生高水平的中和抗体,使机体产生更持久的免疫力,保证猪体内的抗体水平始终维持在保护线以上。根据所使用疫苗的质量,有时还需要进行第三次注射免疫。

如何保证防疫效果呢?

第一步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生产实践中,选择合适的疫苗,科学地免疫是保证仔猪群具有良好免疫力的重要措施。一般来讲,后备猪,在170日龄以前按照育肥猪免疫程序,配种前间隔1个月免疫2;经产母猪,1年普免34次,规模化场一般4次,或配种前和产前1个月各1; 出生的仔猪根据抗体监测确定首免日龄,出栏前免疫2~3次;公猪1年3 次,猪群分为2个批次分别免疫。根据对现有O 型双价O/GX/09-株+O/XJ/10-11株(新猪毒-2+MYa-9谱系)浓缩疫苗免疫抗体的监测,母猪配种前和产前各免疫一次,母猪得到有效的保护并且仔猪母源抗体保护可达8~100d ;所产仔猪在10月份至来年的4月份,80日龄、100日龄、130日龄各免疫1次效果最好,5月至9月,90日龄、11日龄各免疫1次即可。

实践证明,生猪免疫3次要好于2次,2次好于1次,免疫1次基本无效,免疫3次才能产生较高抗体并维持长时间的抗体水平。

猪场在威胁较大的情况下可以紧急免疫,以10d的间隔连续进行3次免疫,即1个月免疫3次,用量小猪1+1+2 mL,大猪2+2+2mL,种强制性的免疫,可以产生较好的抵抗力。

做过口蹄疫基础免疫的猪场紧急免疫效果较好。也可参照狂犬病疫苗的免疫程序,0、3、7 d连续3次免疫,用量1+1+2mL。

第二步 正确使用疫苗

1、必须使用由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逐级供应的经国家批准生产或已注册的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上面已经详细解释清楚)

2、使用前要仔细检查疫苗瓶口和胶盖封闭是否完好,疫苗是否过期。

3、按说明书要求的使用方法和用量使用。

4、使用前对猪群的健康状况进行认真检查,确定被防疫猪必须是健康无病的,否则易引起死亡。

5、免疫器具要进行严格消毒,以免污染疫苗或造成继发感染。通常一猪使用一个针头。

6、疫苗应按规定的储藏条件保存,已稀释的疫苗应在4小时内用完,剩余的疫苗应煮沸或倒入火中烧掉,切忌在猪舍内乱扔乱放。

7、使用疫苗最好在早晨。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照射和高温高热。用后要注意观察猪群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8、做好疫苗的登记,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生产日期、包装规格及注射剂量等项都要记录清楚。

第三步 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注射疫苗后,可能出现疫苗反应。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速发型,临床常见的速发型是指反应的速度在十几分钟到2小时之内的表现,不分猪的大小、年龄,最快的有十几分钟就反应发作,可见到口吐白沫,呼吸困难,眼结膜充血,叫声嘶哑,四肢、腋下皮肤发紫,腹部有荨麻疹样疙瘩出现,四肢抽搐,1小时左右死亡;第二种是迟发型,一般在注射后4~6小时不爱吃食,不爱活动,身上有疙瘩,见墙就擦,有的持续一两天会自然好转,严重的吃食减少,精神差,可持续4~7天才能恢复,个别的死亡。针对注苗后出现的免疫反应,应采取以下的处理方法:

  1、注射后要观察,至少30分钟后没有反应时再离开。

  2、发现反应,初期要及时注射地塞米松,按10公斤体重注射1毫克的剂量计算,根据猪的体重大小计算注射量,每日一次,连续注射2天。

  3、可选用0.1%盐酸肾上腺素、副肾上腺素,大猪每头注射5~10毫克,小猪注射1~2毫克。

  4、在注射药物的同时要大量供应葡萄糖、速补20、电解多维饮水,促进解毒和排泄。

5、饲料中添加5%的维生素C粉,活化细胞,提高免疫力。

第四步 按时做好免疫抗体监测

猪免疫21天后,进行免疫效果监测。

1、检测方法

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液相阻断ELISA试验。

2、免疫效果判定

猪的O型抗体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的抗体效价≥25判为合格,液相阻断ELISA的抗体效价≥26判为合格,存栏猪免疫抗体合格率必须≥70%判定合格。

经免疫监测,免疫抗体合格率达不到规定要求时,尽快实施一次加强免疫。

(资料来源:柯宁兽医服务)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