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福建畜牧兽医网

地 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73号国贸广场1408室

电 话:0591-87856764

毕英佐: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防控技术(剖检图谱)

作者:转自:畜牧兽医圈   发布时间:2019-07-04 08:17:35

 滑液囊支原体病的防控

毕英佐(华南农业大学)


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是由鸡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引起的幼龄鸡和火鸡的一种传染病,又称鸡传染性滑膜炎。该病以侵害关节滑液、腱鞘膜和气囊为主,其特征为关节、腱鞘和脚掌肿胀,气囊有干酪物。


鸡毒支原体(MG)感染,可引起鸡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临床特征为咳嗽、流鼻液和气管啰音。


鸡滑液囊支原体(MS)感染可引起滑液囊炎,其特征为关节肿大、跛行。


一、流行病学


1. “肿脚病”主要发生于30-70日龄之间,在某一区域发生时往往会有一定的品种特异性,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无季节性;某区域内的群发生率可高达30%,某品种的甚至可至100%;死亡率一般在5%以内,个别群淘汰可至10%。


2. 目前该现象在品种、发病群数、发病日龄区间上都有扩大化的趋势;用药效果一般,用药后可以推迟发病但不能杜绝。


本病发展缓慢,病程长,一旦在鸡群中感染,根除很困难,因此在鸡群中长期蔓延,导致饲料利用率低,生长发育迟缓,淘汰率增高,产蛋量下降等。鸡群如存在该病原时,易发生混合感染,加剧病情,死亡率增高,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鸡滑液囊支原体为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只有一个血清型,不同菌株的致病力有差异。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形态不一,有的为圆形,有的呈丝状。


经卵黄囊接种18日龄鸡胚可使复制出的小鸡发生滑膜炎和气囊炎。


抵抗力与MG相似,因没有细胞壁,一般消毒药很易将其灭活,在pH6.9只有一个或更低时不稳定,对高于39℃的温度敏感,能耐受冰冻。在卵黄中-67℃存活7年,-20℃存活2年。


本病主要发生于肉鸡和蛋鸡,常发生于4-12周龄。病鸡和带菌鸡是主要的传染源,其持续排菌时间可达40天左右。


本病既可经卵垂直传播,也可经呼吸道水平传播,在同一鸡舍内传播很快,但在鸡舍间传播较慢。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夏季、潮湿季节或卫生条件、饲养管理不善时多见。发病率5%-10%,死亡率约为1%-10%。成年鸡多为慢性或隐性感染。


二、症状和病变


临床主要表现为病鸡跛行,双腿不能直立、卧地;进而消瘦,生长迟缓;关节或者脚垫红肿,肿胀部有波动感;也有胸部囊肿者;抓鸡触摸肿胀部位或拉伸腿部,病鸡因为疼痛而发出惨叫声。


剖检病变主要集中于跗关节腔、滑液囊、腓肠肌腱鞘部分。有时也见翅膀关节。关节腔有香糊状黏液,或脓性分泌物,或黄色干酪样物;滑液囊有黏稠黄色分泌物;腓肠肌腱鞘周围有黄色小脓泡。肌腱均正常。


接触感染潜伏期为11-21天,长者可达80天,经卵感染的潜伏期较短。


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附关节和趾关节受到感染,突出的症状是鸡只表现跛行。病鸡鸡冠萎缩,苍白,离群,喜卧,步态呈轻微的八字步,跛行,贫血。附关节、趾关节、翼关节或爪垫肿胀。尤以飞节和趾节为重,有时伴有龙骨囊肿,触之有波动感。发病后期,鸡因极度消瘦,衰竭死亡。


另一种形式呈现呼吸道症状,打喷嚏,咳嗽,流鼻涕,呼吸道症状常在接种其他活毒疫苗后或其他应激如断喙后出现。由于不能正常采食或饮水,许多病鸡最终失水和消瘦。


支原体侵入到关节的病例,常出现有腱鞘炎、滑膜炎和骨关节炎。开始表现为水肿,有渗出物,最初清凉渐次浑浊,最终呈干酪状。严重病例在头顶和颈上方出现干酪样。受影响的关节色黄红,有时关节软骨出现糜烂。



三、诊断


(一)早期诊断


近半年来滑液囊支原体发病日龄有提前趋势,有些病例在20-30日龄出现,需要注意的是一般胸部龙骨滑液囊发生病变要早于附关节和爪垫部位的病变。


病变程序:胸骨滑液囊病变(20-30日龄),附关节和爪垫病变(40-60日龄);注意:这三处(胸骨、附关节、爪垫)病变不一定是同时发生。


30-40日龄的鸡,用手捏一捏鸡的胸部龙骨,当感觉到龙骨外面的皮肤增厚、肿胀,这就是已经感染滑液囊支原体病了。


(二)鉴别诊断


鸡白痢和鸡伤寒有的可引起关节炎,但鸡有拉白色稀粪的现象。在有较特征性的内脏病变时,容易分离到沙门氏菌。


病毒性关节炎主要感染鸡,尤其是肉鸡,多从4周龄开始发病,以后陆续不断。病鸡可发生腓肌腱断裂而跛行甚至瘫痪,但无死亡,而且精神、食欲等全身症状不明显。


诊断时必须将滑膜炎和葡萄球菌、鸡伤寒、鸡白痢、病毒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炎相区别。


葡萄球菌引起的关节炎虽也有肿胀、跛行,但葡萄球菌引起的关节炎多有趾瘤,且在部分鸡的体表有溃烂,呈紫色,并可从患部镜检或分离出葡萄球菌。


(三)病原分离与PCR


无菌采集肿胀附关节或爪垫滑液囊腔内的黏液及内容物。可直接进行PCR鉴定,也可分离培养后PCR鉴定。培养液由最初的红色变位橘黄色,即pH约为6.8时,即可收获或继续进行传代培养。


(四)动物回归试验


感染天龄:21日龄;


感染方式:静脉注射。


感染后第四天开始陆续出现较为典型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喜卧、缩头、羽毛凌乱、精神不振等,后续还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身体明显消瘦,部分鸡的关节出现明显肿大并跛行,剖检发现有黏性脓液,有的呈黄色的干酪物,攻毒后第九天开始出现病鸡死亡。


四、防控措施


(一)加强管理


1. 加强饲养管理,重点搞好卫生消毒工作,运输车辆入场内必须进行消毒,运动场和道路每周消毒1-2次,每周进行1-2次带鸡消毒。


2. 滑液囊支原体发病程度通常与垫料管理不到位成正比,发病后垫料管理差的死淘率会大幅度增加,所以要加强垫料管理,防止垫料潮湿造成鸡舍内氨气浓度高诱发支原体的发生。


3. 加强孵化环节的种蛋消毒、蛋箱清洗消毒、孵化机清洗消毒、出雏机的清洗消毒和每天要对发苗间进行清洗消毒,减少孵化环节的水平传播。


(二)种鸡预防


1. 鸡群1日龄注射MS敏感的利高霉素。


2. 10-12日龄使用3天敏感药物(沃尼妙林、替米考星)饮水预防;


3. 21日龄免疫MS活疫苗(或0.5头份灭火苗),分别在14周和20周龄前再免疫MS灭活疫苗。


4. 分别于40日龄、80日龄和开产前注射泰万霉素(25毫克/千克),泰万霉素易溶于4℃的冷水,注射后再用泰万霉素饮水5天。


5. 30-90天的后备鸡料重添加金霉素(200毫克/吨)。


6. 开产后有应激或发病可使用3-5天敏感药物。


(三)肉鸡MS的防控


雏鸡出壳或10天内,应用抗支原体药物控制支原体病,其目的是减少已被垂直感染的仔鸡将支原体水平传播至未感染的仔鸡,以保证疫苗免疫效果最佳。


1. 1日龄注射MS敏感的利高霉素。


2. 进苗第二天用恩诺沙星(乌鸡禁用),连用3天。


3. 10-12天,用替米考星或泰乐菌素,连用3天。


4. 20-25日龄免疫MS活疫苗。


5. 中鸡料添加200ppm金霉素。


6. 40天左右用泰万霉素(最新一代抗支原体药物),连用3天,发病时用利高霉素注射,有一定的作用,但治疗效果不佳。


(四)发病鸡群处理


无论种鸡或肉鸡一旦出现较多软脚鸡群,及时淘汰并无害化处理软脚鸡只,同时第一时间全群进行敏感药物注射,并使用一个疗程的敏感药物饮水,对于后代易发软脚的种鸡群,要结合减产计划对种鸡群及时淘汰。


治疗:大环内酯类、土霉素、多西霉素抑菌效果较好。其他常用的药物有泰乐菌素、泰妙菌素、强力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恩诺沙星等,拌料饮水均可。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