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学术交流

xue-shu-lun-wen


联系我们
地 址:福州市鼓楼区铜盘路6号农房大厦5层
电 话:0591-87856764
邮 箱:fjxmsyxh@163.com(学会)
邮 箱:fjxmyxh@qq.com(协会)
邮政编码:350003
赵茹茜教授:仔猪消化道生理与预消化营养

《仔猪消化道生理与预消化营养》

赵茹茜 教授 南京农业大学 


1

对于生命的宏观认识

总的细胞数 = 10%人 + 90%细菌(约1.5 kg)

总的基因数 = 1% 人(遗传)+ 99% 微生物(环境)

人体基因组 (30亿 bp) = 1.5% 编码蛋白质+ 98.5% 调控序列

线粒体(来源于古细菌):细胞的发动机

2

母乳与仔猪生长发育

母猪平均日产奶量:8.2~10.4 kg

在优化日粮赖氨酸和能量供应的条件下,母猪平均日产奶量10~12 kg,21天达到高峰

母猪每公斤体重产奶量(0.06 kg)高于奶牛(0.05 kg)

仍然不能满足仔猪生长需求?


3

母乳与仔猪生长发育

(1)每kg液态乳大约含200 g干物质(55 g粗蛋白,50 g乳糖,80 g脂肪,5.4 MJ/kg ME)。

仔猪每增重1 kg大约需要4 kg乳。

仔猪3周哺乳期内平均日增重250 g/d,每头仔猪需1 kg 乳,平均每窝10头,需10 kg,加上仔猪维持能量需要,哺乳10头仔猪的母猪日乳产量至少需13 kg。

实验条件下人工饲养的仔猪的生长速度比生产条件下显著升高(仔猪生长潜能)。

(2)最高纪录:10~50日龄仔猪自由采食复原牛奶(20%干物质),30日龄体重达25 kg,平均日增重近600 g/d(Hodge, 1974)。

实验结果:一组仔猪出生后就断奶,饲喂液体代乳料到3周龄,对照组由母猪哺乳到3周龄断奶,两组仔猪断奶后日粮相同。对照组断奶重6.4 kg,75日龄37 kg;试验组断奶重9.8 kg,75日龄46 kg (Harrell等,1993)。

新生仔猪的生长潜能比母猪喂养条件的仔猪生长速度高75% (Boydetal等,1995)。

母乳是仔猪理想的食物吗?

4

母乳的营养和生理作用

给仔猪提供营养;

富含免疫球蛋白,提供被动免疫;

含各种激素和生物活性物质(GH、T3、T4、IGF-1等),传递母畜信号,启动仔畜的各种功能,包括:肠上皮细胞增殖、分化,消化酶和生物活性肽合成与分泌,转运载体和激素受体的表达。有助于仔猪胃肠道的成熟和发育,形成健康的微生物区系。

5

初乳和常乳

母猪初乳(左,分娩48小时)和常乳(右,产后第21天)的颜色差别(图片源自中国农大时梦博士后最新朋友圈)

初乳:产后2 4~ 72 h 内分泌的乳汁。初乳蛋白质含量大约是常乳的3 倍, 含大量的免疫球蛋白。 仔猪分娩后的数小时内肠道可完整地吸收这些免疫球蛋白。

常乳:从初乳转变为常乳是一个逐步的过程, 通常在泌乳的第1周完成。常乳固形物和蛋白质的浓度降低, 乳糖和脂肪含量增加。同时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也显著降低。

6

初乳和常乳的蛋白质组成

7

初乳和常乳中氨基酸组成(g/100g氨基酸)

8

初乳和常乳中维生素含量(mg/100 mL)

常乳中维生素A、D、E、K的含量降低,Vc除外;

无法接触阳光的哺乳仔猪可能患维生素D 缺乏症。

人工光照的全封闭猪舍,建议在教槽料中超量添加维生素D 。

9

猪乳中的生物活性物质

猪乳中含有多种肽、激素和酶,促进消化系统的成熟、调节肠道微生物、诱导肠道内激素和肽的分泌;

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包括乳铁(结合)蛋白、溶菌酶、蛋白酶抑制剂、乳过氧化物酶、神经降压肽、铃蟾肽、甲状腺激素、催乳素、胰岛素、表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等;

猪乳中还含有免疫活性细胞(巨噬细胞、巨噬粒细胞、淋巴细胞等)。

10

缓解断奶应激的营养调控手段

改善仔猪应激产生的负效应。

具有免疫促进作用的营养物质(如功能性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

缓解应激的抗氧化剂(维生素、硒等)。

生理性调节剂(矿物质、有机酸、生长因子,益生菌、益生元,具有抗菌作用的植物提取物、各种酶制剂等)。

减轻仔猪胃肠道消化的负担。

能量原料的选择(如乳清粉或脂肪等)。

蛋白质原料的选择(如血浆蛋白粉、牛初乳、膨化大豆、发酵豆粕、酶解豆粕等)。

11

饲料预消化技术面临的问题

工艺比较复杂,生产效率较低,成本较高;

根据不同的饲料原料设计不同的酶解方案;

根据不同的生理阶段设计不同的预消化工艺;

预消化饲料对动物肠道微生态、胃肠道结构与功能、机体免疫和应激等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节选自2018.饲料预消化营养论坛听课笔记


返回顶部



地 址:福州市鼓楼区铜盘路6号农房大厦5层电 话:0591-87856764

版权所有©福建畜牧兽医网Powered by CmsEasy

闽ICP备16025098号-1